趨勢大師大前研一在2008年出版了<型社會>>,書中描述日本的社會結構裡由原本由中產階級為主流,但隨著貧富差距的拉大,中產階級逐漸被稀化,要不是拉升至富裕階級,不然就是往貧窮階級靠攏,社會結構逐漸轉變為富裕與貧窮的兩個極端。

       最近,小嘉在課堂上談到他們班級的學習狀況,是另一種M型化的典型。小嘉是中正國中的國二生,中正國中地處中正區與大安區學區,歷年來錄取建中北一女的學生人數將近百人,錄取第一志願的成績斐然,在強調升學主義的台灣家長心目中,是擠破了頭也想搶到中正國中的入學門票。

       聽小嘉說,班上許多同學的家長是醫生,在醫生世家的成長環境下,孩子似乎理所當然的也該繼承懸壺濟世的衣缽,因此從小在課業的要求也格外嚴格;小嘉的班級裡,除了大部分家長是醫生外,也不乏律師、教授……等,處於金字塔頂端的知識份子,而他們的孩子,這些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孩子們,在享有令人稱羨的優渥的物質生活和豐厚的教育資源外,這群備受期待的孩子同時也背負著更沉重的壓力,不難推想,中正國中名列前茅的升學率,便是在這股學生家長對升學期望的隱性助力下,交出的亮眼成績。

       然而每個學生的資質不同,對於學科的理解能力有強弱之分,當一群學生都丟進了這個升學的壓力鍋,上了這班學習的特快車時,有些學生便開始出現暈眩嘔吐的症狀。當學生成績開始出現跌勢,脫離了成長曲線時,學習便逐漸失去信心,接著出現排斥的心態,更甚者出現放棄逃避的情形,家長稍不留意,學生成績便會一落千丈,像是一顆掉進懸崖的石頭,直直落。於是,在學習的道路上,隨著年級的提升,班上學生的結構也就逐漸出現M型化的趨勢,要不就是往資優的路線,要不就是陷入學習的瓶頸。

       如同現實的社會環境一樣,在M型化的趨勢下,你只能努力站上富裕的一端,相同的,若升學是你的目標,那麼在升學的路上,你一定要想辦法跟上學習的進度,永不放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range tu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